读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》一书 之“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”心得体会
生态健康学院 何艺
近日,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过程中,我认真研读了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》(以下简称《问答》)一书。《问答》内容丰富、形式新颖、图文并茂,同时支持扫二维码“延伸阅读”,通俗易懂,易于接受。《问答》既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,又结合社会实践、时代特征、历史事实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问题设置聚焦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关切,具有很强的针对性、实效性。我认真学习了《问答》思想之旗领航向、人间正道开新篇、初心砥柱天地间、“四个全面”擘宏图、“五位一体”谱华章、千秋伟业强基石、万山磅礴有主峰等七个版块篇章,其中“五位一体”谱华章一篇“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”对我来说,感受深刻,下面就此谈一点学习体会。
2005年8月15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:“我们过去讲,既要绿水青山,也要金山银山。其实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在2018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: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,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、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,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。”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简称“两山理论”内涵丰富、思想深刻、生动形象、意境深远,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。
15年来,在习总书记的“两山”理论指导下,浙江坚定不移实践“两山”理念,形成“护美绿水青山、做大金山银山、培育生态文化、构建制度体系”为标志的实践模式,成为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,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。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。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之一,正是对于美丽中国、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望。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,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,我们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,并工作中一以贯之。
作为环境专业的教师,我将以“让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,让生活更美好”为己任,在专业课程教学中,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,提高思想认识,树立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的理念;融入思政要素,讲好“生态、环保、创新和劳动”主题和中国故事,引导同学们都认识到,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,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,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,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,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;帮助同学们养成环保节约的消费观,杜绝在校园里超前消费、高消费和盲目消费,清洁整理操场、教室里随意丢下饮料瓶和纸巾,食堂实施光盘行动,关闭大白天空荡的教室还任意开着灯和风扇等现象,从自己做起,从小事做起,一点一滴,持之以恒;积极引导同学们参与社会公益环保活动,让学生走向社会,走进自然,对学习的所在地或家乡的山川、河流、工农业、动植物生存环境与人居环境、城镇化等开展调研,发现存在的环境问题,探讨和思考改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。通过调查,让学生切身感受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,目睹生态平衡破坏所造成的代价,从而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和警醒,深刻理解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观点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,让生态道德责任意识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。
Copyright © 1997-2019 by www.people.com.cn. all rights reserved